无敌斩的技能设计有点复杂,这里引用一个流程图来讲解整个技能的运作。
1.技能开始发动。
系统会调整一下剑圣的图像参数,同时记录下无敌斩的等级,以调用斩击次数。
2.屏蔽剑刃风暴。
假如剑圣升级了剑刃风暴,系统会将其屏蔽<--在某些版本的AI这个步骤被莫名的省略了,所以会看到电脑的剑圣一边无敌斩一边转。实战中是不可能的,不用试了。
3.剑圣走路不用看地了(路径取消),剑圣无敌了
现在版本剑圣可以被选取了,所以某些视频会看到剑圣一边无敌斩,一边撒粉,biu大根,用跳刀什么的。
4.剑圣奔向目标,目标被晕了。
5.系统随机从0-360之间选一个数,剑圣根据这个数选定角度,被系统传送(会打断剑圣当前动作)到距离目标50的地方,并且面朝目标
6.系统帮助剑圣放出150-250的随机伤害。
7.剑圣受到系统鼓舞,很配合地做出攻击动画,同时剑圣的武器被加上一个凤凰的子弹效果(对战中血法的凤凰)。系统强制剑圣开始攻击目标。
注意这里只是做出攻击动画,但是不对剑圣的攻击冷却时间有任何影响。
8.等待0.4秒。
剑圣就是利用这0.4秒的空隙攻击敌人,如果他能够的话。
9.系统检查当前的斩击次数到达上限没有,如果没有,进入下一步。否则技能中止。
10.从剑圣450范围内随机选择下一个目标。
对目标的要求:可看见的,非建筑非友军非机械非尸体非dummy单位非远古(除小熊)
如果找不到目标,那么施法中止。
11.剑圣做出闪耀的动作奔向目标,现在回到第5步。
首先说些基础知识:基础攻击间隔,攻击前摇
攻击间隔就是两次攻击之间的时间,时间到了,就可以起手做动作(砍人,放箭等等),假如动作也完成了,就称为完成一次攻击。
例如:某英雄攻击间隔1.7秒,前摇0.5秒。
他开始攻击->英雄进入攻击动画->耗时0.5秒,动作完成->经过1.2秒(1.7-0.5)后,冷却完毕,英雄再次攻击。
假如在做攻击动作时被打断,那么在恢复之后英雄可以马上攻击(这点在大家用S补刀已经得到佐证)
众所周知,攻击间隔是可以被缩短,例如某英雄初始攻击间隔是1.7秒,当他的攻速加成(ias)达到100%,他的攻击间隔就变为1.7/(1+ias)=1.7/2=0.85
同样地,攻击前摇也是可以缩短,公式和攻击间隔一样。
顺带一提,攻速提升有400%上限以及-80%的下限。
再提一个概念:剩余冷却时间
这个是指距离下次可以攻击还剩多少时间。
明显地,当这个时间是0的话就可以攻击。
现在来说说剑圣怎样才能在无敌斩过程中夹杂普攻。
从上面流程图可以看出,每次剑圣传送到目标身边,摆摆pose后就有0.4秒自由活动时间。
那么如果在这个0.4秒之初,剩余冷却时间+攻击前摇<0.4的话,剑圣就可以对他身边的单位作出一次成功的攻击。
不过在攻速不太高的情况下,大部分0.4秒都是给剑圣用来“冷却”,或者抬抬手,还没砍下去又被传送到下一个目标那里。
P.S:0.4秒里,剑圣最多可以普攻1次,这是因为(1.7+0.33)/(1+400%)=0.406>0.4
是不是有人开始佩服IF设计数据的周密呢?
可能有人注意到那个图里面有个average,就是“平均”。
为什么会是平均呢?当攻速确定下来,不就可以准确算出无敌斩可以夹杂多少普攻吗?
事实上我刚才那个“剩余冷却时间+攻击前摇<0.4”的判定条件是不严谨的,这里牵涉到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东西:Idle time。我称为 呆滞时间。
对于一个单位,例如说你的剑圣,正站在路边晒太阳,对面的一只食尸鬼跑过来,当它走进剑圣的警戒范围,剑圣并不会立即反应过来冲过去“ZNM敢来老子地盘,看我扁死你”,他会经历一个呆滞时间“有人来浪,我打还是不打呢,先想想。还是打吧。”
这个呆滞时间在DotA这张地图被设置为0.25秒上限,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系统就从0-0.25指间随机一个数来作为呆滞时间。
回到无敌斩,每个0.4秒之初剑圣都被传送一次,每次被下达攻击时,他都要经历一个呆滞时间。
这个部分我原来的理解有误,这个呆滞时间不一定是在英雄无指令的时候出现,即使英雄被下达过攻击指令,他依然需要一个反应时间。
所以剑圣在自由活动时间成功砍人的条件是:呆滞时间+剩余冷却时间+攻击前摇<0.4
由于呆滞时间是随机的,所以就算攻速固定,每次无敌斩夹杂的普攻数都可能不一样。
理论上,仅仅是理论上,假如你可以在准确预测到剑圣每次将会跳到何许人身边,并选中剑圣,亲自下令让剑圣攻击那人,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呆滞事件带来的影响。
上面这句是错的,大家不要信啊!!
剑圣大招的时候,“固定”伤害部分是攻击类型 英雄,伤害类型 普通
必须谨记,每个伤害都包含两个参数:攻击类型,伤害类型。两者都有其作用,不要搞混。
这东西就不展开讲了,上网搜搜就有。
想说的是伤害类型 普通,说明这个伤害是物理性的。也就是说可以被那堆XX盾,先锋,还要外壳格挡。这堆格挡技只关心伤害类型,只要是物理型的,就可以格挡。
除了常见的什么英雄攻击,小兵攻击,塔攻击。对于一些法术也有效果。
除了那些标明什么物理伤害的技能(如暗牧那招减速,鱼人的踩地),标为混合的也是可以格挡(我记的中文版很贴心地标注了各个法术的类型,英文版貌似没有这玩意)
混合伤害,这个很多人(包括我曾经)都以为是一半物理,一般法术。
其实不是,混合是指整个伤害,既是物理,又是法术。
所以混合伤害通常情况是:受到护甲减免,受到魔抗减免,可以被XX盾,先锋,外壳格挡,而且无视魔免。
顺带提一下那堆格挡技的叠加,这个我之前一段时间也记错了,误人子弟了...在此表示抱歉。
两个个原则:
1.同一次伤害中,永远最多只有一次格挡生效。
2.每个道具/技能独自计算是否生效,当有两个或以上同时生效时,取最后获得的那个的效果。(例如先装备穷鬼再来先锋,那先锋就是后获得的)
3.格挡先于护甲和魔抗的计算。
随便举几个例子:
先 圆盾(近战) 再 先锋
只有圆盾作用:0.6*(1-0.7)=18% 格挡20
都不起作用:(1-0.6)*(1-0.7)=12% 无格挡
剩下的就是先锋起作用了:70%格挡40
先 先锋 再 圆盾
只有先锋起作用:0.7*(1-0.6)=28% 格挡40
都不起作用:12% 无格挡
剩下的就是圆盾起作用:60%格挡20
双先锋
都不起作用:(1-0.7)^2=9%
至少一个起作用:91%格挡40
因为最后一个装备的起主导作用(大家同时发作的时候它起作用),所以把好东西留到最后放,具体是把东西全扔地上,效果最好的留到最后捡起就是了。
最后提一下穷人盾。它对英雄伤害的判定是来源于英雄的物理伤害,所以在某些场合特别好用,例如炼金的酸雾。
突然想起,在官网上有人问:假设猴子攻击100,那么他的分身打先锋的时候是(100-40)*25%还是(100*25%)-40?
答案是后者。
“之前我说只可能会更少的原因是,
哪怕只有一个敌对单位,
如果你先A他(事实上已经包含在技能里),然后A地板(狂点的话手一滑很容易没A到正主。。如果右键的话点到地板同样很背,当次普攻就直接被取消了。)
那么在A地板的过程中reaction delay又会重新出现一次,即便你还是在打同一个家伙。。。
如果人多的话点错人就更杯具了,
所以还不如干脆不管。”
最后略略提一下很多人都关心的伪随机问题。
一步一步来。
什么是随机。借用别人的定义:事前不可预言的现象,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,每次结果未必相同,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,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。
概括来说:在知道过去情况后,未来却不可准确预知。
这个我叫作 真随机。
陷于科技问题,我们玩魔兽的时候用的随机都是伪随机,是靠电脑模拟出来的随机,尽管我们看不透,但电脑知道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用录像看比赛。看过录像分析文件的人都知道,它根本没有记录谁在什么时候对谁造成多少伤害,但在每个人的电脑里,这个伤害都是一样的。
准确来说,伪随机有两种。
一种是尽量模拟真随机的情况。这个比较常见,就不多说了。
另一种是包含一定特定规则的:
以魔兽里面的为例,含有致命一击技能的英雄每一次攻击的结果(出不出致命一击)都影响到下一次攻击出致命一击的几率。
这样的话,每一次攻击都不是独立事件,因为它受之前发生的事情影响,而对于真随机,或者前一种伪随机,每一次都应该是独立事件。
具体来说,对于某个随机道具/技能,都存在一个 初始几率,称为C。<---对每个道具/技能都不同
例如一个英雄买了一把10%暴击的剑,那么他第一次攻击的暴击几率就是C,假如没有出暴击,那么下一次攻击,系统就会把暴击几率提高到2C,如果还没有暴,那就提高到3C...一直到暴击为止,然后一切重新开始。下一次暴击几率回归到最开始的C。
(很显然,假如一直不暴击,那么经过一定次数k,k*C>1那么这次就必定出暴击)
可能有人听说过,魔兽里面一些道具的百分比几率都会取整到5的倍数上。例如17%实际上只是15%,24%实际上是25%。
这是因为暴雪为这些5%,10%...90%,95%都设置了一个对应的C来进行上述的伪随机。
具体表格:
概率 理论C值 游戏中C值 理论最大值k 实际最大值k 实际概率
5% | 0.00380 |0.00380 | 263 | 263 | 5.0%
10% | 0.01475 |0.01475 | 67 | 67 | 10.0%
15% | 0.03222 |0.03221 | 31 | 31 | 15.0%
20% | 0.05570 |0.05570 | 17 | 17 | 20.0%
25% | 0.08474 |0.08475 | 11 | 11 | 24.9%
30% | 0.11895 |0.11895 | 8 | 8 | 29.1%
35% | 0.15798 |0.14628 | 6 | 6 | 33.6%
40% | 0.20155 |0.18128 | 4 | 5 | 37.8%
45% | 0.24931 |0.21867 | 4 | 4 | 41.6%
50% | 0.30210 |0.25701 | 3 | 3 | 45.7%
55% | 0.36040 |0.29509 | 2 | 3 | 49.4%
60% | 0.42265 |0.33324 | 2 | 3 | 53.0%
65% | 0.48113 |0.38109 | 2 | 2 | 56.4%
70% | 0.57143 |0.42448 | 1 | 2 | 60.1%
75% | 0.66667 |0.46134 | 1 | 2 | 63.2%
80% | 0.75000 |0.50276 | 1 | 1 | 66.7%
85% | 0.82353 |0.57910 | 1 | 1 | 70.哪些东西是第二种伪随机?
.各种致命一击
.各种重击 (注:不包括晕锤的,那个是真货)
.粉碎攻击(对战中牛头人那个。DotA里的话,地狱火被动技能,潮汐的锚击)
.减速之球(散华,双刀)
.坚硬皮肤(各种盾,各种壳)
.小熊的缠绕法球。
诸如蓝肥暴击,神符左边还是右边的不在此列。
最后是,第二种伪随机的作用。
这样设置总有原因的,就是:降低某个几率效果多次连续生效或者多次连续不生效的机会。
例如说:假如刚暴击了一次
在真随机中,
PA再连爆2次的概率是0.15^2=2.25%
在第二种伪随机中:0.032^2=0.1%
差了22倍。
真随机中,PA连续10次不爆的概率是:(1-0.15)^10=20%
第二种伪随机:13%《--式子繁琐,就不写了
暴雪这样做,算是弱化运气的成分,好运不会一直来,差运也不会。
最后最后,提一下所谓暖手一说,的确,如果拿着剑圣在团战前夕去找野怪晦气,刚好连续几次不爆,那么的确是可以加大你在团战中出爆的几率,但实际应用意义真的很小...
值得一提的是某个特殊情况,就是小熊的缠绕法球,由于缠绕发动后,系统会出台政策防止它再次出效果(法球变暗),但是伪随机的计算还在继续,由于一直都没“出效果”,所以这段期间小熊是在攥RP,这就造成了当它法球重新亮了之后,出效果的几率看上去会高于说明书上的数字。
必须注明,上述的随机的分类方法相当不科学,是我为了简单说明而弄的,正规的还是请参考教科书吧。
90% | 0.88889 |0.67068 | 1 | 1 | 75.0%
95% | 0.94737 |0.77041 | 1 | 1 | 81.3%
(k值:这里指最多连续k次不出效果。k=min{n,n*c ≥ 1}
理论C值:为了达到标称的概率,C的取值
实际C值:暴雪自己设定的C值。这个值是发烧友通过测试测出来的,向他们致敬)
可以看出,在低概率情况时,理论概率和实际概率还是一样的,但是到了高概率时,C值就被暴雪贪掉了。
例如说明书上70%起作用的先锋,实际上只有60.1%起作用